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

高雄市總預算案

近日,高雄市長陳其邁於市議會進行明年度總預算說明,我特別重視社會安全網的編列狀況。

因應衛福部於今年7月頒布的《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》,高雄市衛生局的社區心衛中心,因此增加3100萬預算,來到1.5億元。

除此之外,相關單位還增聘心衛社工39人,關懷訪視員57人等,另外還有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與護理師等。

透由資料與數字,明確知道這是政府的施政方向。但是,實務上應該做什麼與怎麼做,我也跟友人不斷探討。

目前定調的關鍵是「整合」,包含方案與據點整合、空間距離與時間效率整合,公私部門軟硬體整合等,我也額外提出「跨專業知識」整合的概念。

如果可以把政治、經濟、精神醫療、企業管理與歷史人文等,通通整合在一起,一定會很有趣吧?

事實上,這些理論到底可不可行,因為還沒進入實戰階段,我們都沒有把握。但是,絕對有把握的事情是,我們會列出所有細節與注意事項,並且徹底執行每個步驟!



立體的社會安全網

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,目前仍有約2.4萬人,需要精神醫療的社區服務。面對如此缺口,如何讓病人回歸社區,真的需要大家集思廣益,提供更多元的支持方案。

帶著這個問題意識,我們不斷拜訪學界與業界前輩,分析現況與釐清可行方案,同時也討論社區復健中心的定位與路線。

目前我們提出的假設是,透由民間團體整合政府資源,使用更有趣、更有效率與更具彈性的方法,建立商業模式,協助病人自主生活,並拿回人生發球權。

因此,如何運用過去累積的人脈,發揮業務精神,拉起一條又一條線,串連彼此資源,或許就可以編織一個立體的支持網路?

事實上,這也是我們籌備「三好」的初衷。





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

學習的藝術

結論:學習就是養成習慣,學習才能獨立自主!

社區復健中心接受服務的人員,稱之為「學員」。或許,各單位與機構有其稱呼方式,但主軸都是「學習」。

生病之後,學習獨立生活,以及學習回到社會。因此,探討「學習」的方法與效益之前,我們必須先了解學員「動機」與學到技能後,如何有效運用?

所謂「沒名沒利沒動力」,學習的前提是「有用」,也就是學習利益。例如,如果可以獨立生活,就能有更高自由度,進而學習簡單技能後,可以增加收入,經濟自主。

(經濟自主部分,我們正在研發「三好香腸攤」商業模式,敬請各方好友耐心等候。)

回到正題,使用這個邏輯去探討方法與效益,說明學習就是養成習慣的過程,過程就是訓練。換言之,訓練的目的就是養成習慣,進而可以獨立生活與增加收入。

希望這套理論可以解決實務上,學員的「動機」問題。真心覺得社區精神醫療,就是一門結合科學的行為藝術。



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

社區業務員

昨天上午,前往永安樂齡日照中心,拜訪謝彥緯理事長,感謝理事長的提攜與分享,讓我們更了解社區醫療現況。

上午前往高醫校區,拜訪現任職能治療師公會周映君理事長,以及職能治療學系陳明德主任。

適逢,汪宜霈教授榮升高醫學務長,當面恭賀之外,也跟學務長分享目前籌備進度。

過去累積的保險業務經驗,融合在職能治療產業與社區精神醫療,我的角色有如社區業務員。

目前行銷的產品除了更多元,還可以添加許多理念與想法,實在是太有趣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