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

社區精神醫療發展

關於精神醫療發展歷史,社區精神醫療有其時代意義與代表性。

查詢文獻指出,最早從1973年,加拿大溫哥華開始推展社區精神醫療,當時的關鍵人物之一,就是台灣精神醫學之父:林宗義教授(1920-2010)。

他是台大第一位神經精神科主任,典型日治時期台灣菁英,一路從台南公學校、台北高等學校、唸到東大畢業後回台行醫。

林宗義教授在1955年被WHO邀請為「心理衛生部」的專家委員,並在1966年成為該部主任,之後決定遠赴日內瓦工作,主導WHO的精神流行病學方向。
然而,他的父親,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,當時擔任台大教授的林茂生,卻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,被中國國民黨特務抓走殺害,成為受難者。

回到社區精神醫療發展史。加拿大之後,美國於1977年提出「社會支持計劃」,建立社區照護體系。英國也於1983年開始推行社區精神醫療,不僅大幅減少醫療成本,也降低慢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機率,進而促進權益。

1988年,台灣公告「精神患者社區復建計畫」,開始鼓勵精神科教學醫院投入社區復健領域。自此,各種社區復建與治療模式,持續發展至今。

(僅以此文向林宗義教授與林茂生教授致敬。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