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「失控」,原因是病人常因為幻聽、妄想與憂鬱等疾病症狀,造成無法就學與就業,家人關係常因此失和,人生從此失序。
然而,關於失序的無奈,或許大家多少有些經驗,只是嚴重程度不一,每段經歷都是故事,雖然有些悲傷與無奈,但或許可以選擇「釋懷」。
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,但是三好社區復健中心鼓勵學員「忘記」過去,每天來到三好,焦點總是現在與未來。
唯有現在選擇變好的方法,未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,三好歡迎每位想要變得更好的人!
過去十幾年的業務經歷,長期擔任教育訓練任務,協助公司培訓新進人員及在職訓練。我們知道,訓練的目的是讓同仁擁有專業知識、態度、技巧以及習慣。
2004年底,大四時候,前往嘉南療養院實習,認識瓊妙老師至今,已經超過十六年。老師總是溫暖睿智,尤其當我遇到困難時候,總能給予明確方向。
「或許曾經因為發病而傷了家人的心。然而,每個人心中,永遠都有家人影子。」
這是一本關於「思覺失調症」患者的人生故事。作者形容精神病人有如身處大霧之中,渾沌迷濛,沒有方向。
吳念真導演寫的推薦序,標題是「看見試圖理解的可能」。文中提到一段舞台劇台詞:
發想名字過程當中,我們有許多想像。經過一連串討論之後,決定命名為「三好」,其概念是「家屬好、病人好、社會好」。
如果,我們可以分擔家屬照顧壓力,讓家屬放心並有喘息機會,就是家屬好。如果,可以協助病人作息正常、獨立生活、自我管理、減少退化與回歸社會,就是病人好。如果,我們可以落實社區融合、去污名化與協助解決社會問題,就是社會好。
籌備以來,總有幾個問題不斷思考,例如案源、地點、團隊等等,但是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,到底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?
這裡是一個可以接受所有人的地方,大家可以自在開心,有回家的感覺。
社區復健中心,讓大家找回人生發球權,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
因為,我們必須先認同自己,才能談論之後要去的方向、目標及成就感,進而可以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。
嘉義鐵路警察李承翰命案,鄭姓男子因為罹患思覺失調症,一審判刑無罪。之前,二審改判有期徒刑17年,刑期滿後強制監護5年,全案可上訴。李父為了幫兒子討回公道,因此抑鬱而終。對於任何人來說,這都是一場令人鼻酸的社會事件。
「苦澀;卻也因此生出韌性。」
談到精神病人,刻板印象總是負面與誤解。這本書的作者是社區關懷訪視員,他用溫柔且冷靜的視角,分享他所看到的真實故事,讓我們更了解精神病人,理解這個疾病所帶來的影響。